焦虑两味药:积累和创造
关于焦虑
焦虑如不发展成病症,轻微焦虑倒不是什么坏事。张一鸣得出的结论是:最好的状态是“在轻微的快乐和轻微的抑郁之间”,轻微焦虑通常可以让人发生一些好的改变,比如对自己身材产生轻微焦虑,那最起码也得多走几步路。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轻微焦虑,头脑里简单复盘自己所作的工作和能力是否有提升。
而现代人的焦虑通常伴随内耗,直白点就是想而不做,身材焦虑而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、能力焦虑而不学习和提升。这种情绪长期持续下去反而影响人的精气神。
关于积累
缓解焦虑的第一剂良药我认为是做些熵减的事情,比如在家里收拾收拾屋子,在公司整理整理工位。或者梳理梳理自己的工作材料、复盘些知识结构。
人一旦过了一定的年龄,就自发的会做些有积累的事情了。我这个人有些轻微工作狂,坐在电脑前会有些兴奋,所以28岁之前更多的是广泛的探索一些有趣的技术。但是28岁之后突然之间顿悟个人积累的不足,像战场上士兵拿着锈钝的武器冲锋。工作上无章法、无结构。
积累的过程其实倒也简单,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,任何灵光乍现都及时转化成文字。看到的材料及时收藏、归类、整理。这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反而有种的幸福感。
关于创造
创造是治疗焦虑的另一味良药,用心拍一张照片、仔细写一段文字,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,我们通常是聚精会神的在做眼前事,暂时的抛弃了对未来的焦虑。
创造切忌带着非常强的功利心,鲁迅有很多名句: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” 、“我翻开历史一查,这历史没有年代。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“仁义道德”几个字,我横竖睡不着,仔细看了半夜,才从字缝里看出来,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“吃人"!”
如若提笔只想出名句,要言辞华丽、深入人心、要广泛传播、要广大人民群众皆有共鸣,带着这种大大的妄念,估计很难写下第一个字。
所以我在写笔记的初衷只想给自己留下些念想,不妄图去影响其他人,写起来就轻松很多。至于其他人是赞美还是批判,都只是下一篇材料要调整的,当前的这篇文字使命已经达成了。
我接触到有很多程序员的另一大爱好是做木作,在北京周边有许多木作工作室,提供各类木作工具、材料和教学,通过自己动手创造出可把玩的物件是很多人的一种消遣方式。
随着不断创造新的东西,创造性工作将让精力更集中,内心更强大。
你会发现,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能找到灵感。还会发现,在所创造的东西之间,你的想法能互相关联起来。
当感觉无助、茫然、孤独、无聊、枯燥或悲伤时,创造是最好的解药。
你所创造的每一件东西,都是在宣告你是谁,宣告你的感受,宣告你的想法。你创造的行为,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主权宣告。